
▲天下洞庭 局部 (國畫) 145×1700厘米 劉云 戴劍 王翔 張雯 陳穩 黃龍
2023年8月15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今年全國生態日的活動主題,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展現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倡導生態文明,反映優美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藝術家的新任務,美術界也積極響應,開展生態主題美術創作。
生態主題美術作品體現了畫家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思考,他們的創作或鋪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或謳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或贊美藝術美與生態美交相輝映煥發出的蓬勃生機。那么,面對生態主題創作這一宏大主題,各創作團隊是如何破題、解讀與闡釋的?新時代需要新的創作方式,在主題創作中畫家們如何結合現代中國化語言畫出當代中國?在生態主題美術創作中,畫家又是如何將傳統文化資源融入生態主題美術創作中以實現文化傳承的?讓我們走進各大成果展覽的現場,透過一幅幅畫卷,感悟美麗中國,聆聽創作的故事。
傾聽時代呼聲,展現長江新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區域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四次座談會。今年10月的第四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深刻指出生態保護之于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笆濉币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一幅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畫卷正在徐徐打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發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出更多體現新時代長江文化的文藝精品,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導下,中國國家畫院今年策劃實施了長江主題美術創作項目。該項目除了動員中國國家畫院的藝術家,還邀請了長江沿線11個省區市的著名藝術家以及有長江主題創作經驗的藝術家總共近160位參與項目創作。從寫生狀物到筆墨探索,從移情入景到直抒胸臆,藝術家們以不同的視角、圖式和筆墨語言體察長江的生態文化,表現出新時代碧水長江的煙波浩渺和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

▲ 湘山多秀色 碧水共煙云(國畫) 240×200厘米 曾進
日前在中國國家畫院展出的“守護好一江碧水——中國國家畫院長江主題美術作品展”正是此次長江主題美術創作項目的重要成果,經過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委員會對全部創作完成的作品的嚴格審議,最終有139件長江主題美術創作作品入選展覽。這些作品充分表現了長江沿岸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長江沿線人民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多彩風貌及奮斗精神,體現了藝術家們以飽滿的熱情描繪長江美麗畫卷、展現長江新時代風采、譜寫長江文化新的篇章。
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處長董雷介紹了此次長江主題創作項目的背景。他表示,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岳陽提出“守護好一江碧水”囑托五周年。在申報2023年項目計劃時,中國國家畫院黨委確定把長江主題創作作為中國國家畫院2023年度主要創研項目來執行,項目申報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以及財務司的支持。相比以往的主題創作活動,今年長江題材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活動有了新探索和嘗試,尤其是在籌劃階段就邀請了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成員為這次長江主題性創作展覽提供了選題框架,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緊密相連。創作的選題文本方面,他們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的專家組撰寫長江主題創作的選題文本,一共設計了長江主題創作相關方面的170個選題,內容涵蓋了人文歷史、自然風貌、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以及三峽移民等方面,為藝術家之后的長江主題創作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參考和建議。
中國古代就有長江主題繪畫創作,既有全景式描繪,如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都有的《長江萬里圖》,也有關于長江流域自然、人文景觀的片段描繪,如《千里江山圖》,還有和地理輿圖結合起來的,畫上標注了具體的地理名稱。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歷史、文化和政治意義。

▲ 萬水千山總關情(國畫) 195×19厘米×3 姜建清
“長江在地理空間的延展,以及與之密切關聯的不同時期的歷史典故,時空疊加共同形成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集體記憶,加上作品中歷代鑒藏家的題詠,繪畫與詩文題跋的互文共生,塑造了長江的文化意象,形成被廣泛接受的國家象征?!敝袊鴩耶嬙豪碚撗芯克芯繂T王治說。
在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陳明看來,從古至今關于長江主題的美術創作豐厚,從中也能看到時代風格的變化,比如從青綠山水到寫意山水的轉變,這是風格的變化;從繁復的青綠繪畫語言到簡約清新的寫意性語言,這是一種筆墨隨時代的變化;從山水向生活和城市發展轉變,這是創作題材的變化?!爸档米⒁獾氖?,進入20世紀之后,藝術表現手段越來越多元化,藝術語言走向現代性,這些特點在今天這個展覽上也有所呈現。這也體現了本次展覽作品在長江主題美術創作歷史脈絡中的價值?!标惷髡f。
在傳承中創新,反映湖湘新變
2020年以來,在湖南省文聯的精心組織和策劃下,以王金石、朱訓德、劉云、曠小津、石綱為代表的50位山水畫家,創作了《大江交響》《天下洞庭》《湘江北去》《資潤江山》《沅水奔流韻瀟湘》《澧水泱泱》《多彩瀏陽河》等大型山水畫長卷。集中反映了新時代美麗湖南建設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美瀟湘大型系列山水畫展日前亮相北京中國美術館。展覽以42幅美術作品展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湖南的生動畫卷。湖南省文聯原黨組成員、副主席鄧清柯告訴記者,“瀟湘”是一種文化和歷史概念,從美術創作來說,他們以往的創作活動以錦繡瀟湘為主,而此次的大美瀟湘創作是為了展現更多時代發展的大美,展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力圖用山水畫表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了更高的立意。因此,此次創作以湖南省委省政府“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態文明建設布局為主線,采用青綠山水的方式展現森林覆蓋率較高的“綠色”湖南,同時將現代化的城市引入到自然山水之中,實現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一個詩意浪漫、具有正大氣象和時代風貌的湖南畫卷。
既展現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又具有極高藝術性的新瀟湘圖景,對于湖南當代山水畫家來說是一個重要命題,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和解讀。

▲長江文脈( 國畫) 145×365厘米 張江舟、紀連彬、孔紫、李曉柱、李乃宙、王輔民、盧志強、李連志、王瑛、張培生
據鄧清柯介紹,此次創作以更為全面的觀照,拓展了新瀟湘人文地標的新范疇,也從側面烘托出新時代以來在瀟湘大地上取得的社會發展和人文生活的新成就。但是對于此次創作團隊來說,他們需要面對的遠遠不只畫面圖式的問題,還有對地域文化資源的語言轉換與再造命題。
湖南省畫院院長、湖南省美協副主席石綱參與了“大美瀟湘”的組織創作工作。石綱回憶,創作伊始大家對于藝術創作的傳承和創新進行了探討。如何將山水畫的優良傳統傳承下來?如何在傳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這些問題都值得琢磨和深思。最終創作團隊一致認為,在“大美瀟湘”的創作中,要通過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展現出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具體來說,就是要體現出自然山水之美、文化之美、時代之美。做到這些,一要立足傳統,二要強化過程,三要不斷創新。此外,如何使作品體現湖南特色,石綱認為,“大美瀟湘”最重要的是要畫出瀟湘之魂,山水之魂。要在作品中體現出蘊藏其中的湖湘精神。這就需要藝術家們實現心靈“采風”,多想多悟,聆聽內心的聲音,捕捉轉瞬即逝的新意。
走出固定模式,切準時代新題
除了全國性的大型生態主題美術創作,各地關于生態主題的美術創作也在全面開展。今年9月,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寧夏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黃河頌——寧夏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美術作品展”在銀川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精選出143幅(件)不同種類的作品,描繪了黃河的壯美景觀、講述了貫穿古今的黃河故事,弘揚了高遠的黃河精神,傳承黃河文化的精髓?!皩幭牡漠嫾矣米约旱漠嫻P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點歌頌黃河的文化、寧夏的生態治理成果,尤其是大量青年畫家開始關注現實、關注時代、關注祖國的變化,此次展覽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品展示平臺?!睂幭拿佬g家協會原名譽主席馬建軍說。
此外,10月2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重彩畫研究會、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景·色——2023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在蘇州美術館開幕。參展藝術家以畫筆描繪祖國山川畫卷,謳歌時代精神風貌,展現江南文化特質的自然人文景觀,用新時代山水畫的觀念、語言來表現屬于今天的山水,描繪出當下的青綠山水樣式,傳達和構造出中國當代山水畫的時代氣息和審美意境。

▲ 百萬遷移的世界壯舉(油畫) 196×180厘米 黃勝賢
就主題性美術創作而言,面對宏大的敘事主題,常常會陷入模式化創作的的窠臼。如何有效引導畫家進行創新的同時又緊扣主題創作至關重要。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于洋看來,歷史與現實層面的長江主題是非常系統的工程,創作不僅要畫長江的自然風光,環保、交通、民居、水利、歷史等眾多子主題都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次展覽中很多畫家仍然帶有一種模式化的慣性,以山水畫、風景畫來表現長江主題,有圖式同質化、題材扎堆化的現象?!罢嬲蓄}的長江主題的創作是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展開的,所以要圍繞長江主題的核心部分展開更切題、更精準、更有組織的創作?!庇谘笳f。
另一方面,主題性美術創作過程中,共性的命題和個性的表達如何更好地結合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美瀟湘大型系列山水畫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鄧清柯分享了經驗。他表示,在此次活動組織過程中,最大的難度在于如何使各幅作品既各有特點,又形成一個整體,契合主題。因為參與的50多個藝術家的學術背景、藝術風格都不相同,每個地方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如何使這些作品表達的思想、反映的內容、采取的筆墨語言在整體上契合主題、形成一個整體的風格是有難度的?!拔覀兊霓k法就是,首先成立創作團隊,主要由湖南省美協名譽副主席、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金石領銜,加強創作的學術指導,由他對創作團隊提出整體要求。其次,分為6個采風組,每個組都確立一個組長。最后,組織集體的看稿會4到5次,每次的作品需要經過大家點評,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見才算完成。一定程度上說,我們的作品和展覽是展示生態文明成果、為人民提供了解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的藝術窗口,希望我們的創作和展覽能夠激發人們對山青青水盈盈這種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由此在思想上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共識?!编嚽蹇抡f。

▲ 十里長峽黃河魂(國畫) 180×97厘米 袁柏生